河南省长垣县又称蒲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有“多君子”之称。明朝中叶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之美誉。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处于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和山东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新菏铁路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京港澳、连霍高速擦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
位于中原腹地、黄河西岸的长垣,地下没有矿产资源,地上没有钢铁企业,周边没有大型起重机械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更没有国家投资支持和大城市的带动,这片曾经极度贫瘠的土地却孕育了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集群——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4月,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11月,园区被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河南长垣中小型起重机销量已占到全国市场的5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破铜烂铁中走出的起重产业
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的长垣,是典型的黄河滩区县,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区位没优势,靠天吃饭,因“灾多粮少花子众”而出名。穷则思变,勇敢的长垣人不甘受穷,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生存与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起重工业崛起的土壤
长垣县17个乡镇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位于黄河滩区,黄河一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灾民只好远走他乡,四处乞讨。改革开放以前,在长垣广为流传着“春天喝不上糊糊,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每逢灾年,长垣人便投亲靠友外出学技谋生。
30年前,20岁的长垣小伙韩宪保为了生计,中学毕业后,就跟别人一起到新乡拉生、熟铁边角料,再拉到本村卖给做螺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告诉他,修“千斤顶”比卖螺丝赚钱更多,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毅然决定修理千斤顶,后来又修理小型起重机。30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他自己,也成为起重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家。
从做小生意起家的还有同村的韩永章。1981年,比韩宪保小7岁的韩永章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连续闷坐3天的他,到了第4天,动手把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书籍,用板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卖了20多元钱,这20多元钱成了他起家的资本。他用1元钱买了两个竹篓,做起了倒卖破铜烂铁的小生意。1985年,韩永章放下竹篓,走出家门,也干起了修理起重机及电动葫芦的行当。后来,他创立了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河南巨人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红军总结说:“这是穷则思变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长垣企业家的酝酿期,30年后,当长垣起重机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后,韩宪保的个人经历,成了众多长垣企业家成长的缩影。最早是那些外出谋生的手艺人,在锔锅锔碗锔盆时偶然结识了一些修理配件的师傅,受雇于他们,负责扛修理用的工具包,见得多了,开始自己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渐渐做的人就多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一部分人返乡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厂,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加工,并逐渐开始整机生产。就这样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规模,一直走到了今天。
随着起重产业的发展,在长垣城南一带的农村集贸市场,先后出现了起重机械配件交易市场。当地政府及时引导专业市场与农贸集市脱钩,有意识地改变过去那种“逢集汇聚、聚后人散”的露水形式,逐步形成了长年经营、管理有序的固定场所。
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告诉记者:“一批具有企业家头脑的致富带头人是驱动集群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但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长垣起重业也很难摆脱‘自然增长的状态’。”
政府勤政: 起重工业兴起的助推器
“由于长垣土地贫瘠,过去百姓生活清苦,所以历届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敢富、争富的观念在长垣深入人心。”长垣县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才茂向记者介绍。
在长垣起重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企业投诉、行风评议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针对长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县政府又实施了旨在吸引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项目的“回归工程”,进一步壮大了本地起重机械产业。2002年,长垣县民营企业就达1830个,实现总产值54.5亿元,上缴税金4589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61%。
2003年,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开建,很多人把它当作长垣起重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如今园区已成为长垣起重产业的重要载体。”起重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滑学之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规划的要求,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在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效益上下功夫,努力把园区建成国内起重行业的先进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长垣宜居创业的新城区。”
铸造品牌:起重产业走向辉煌的催化剂
2008年,卫华品牌不负众望,荣获了“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河南十大品牌”称号。“一个品牌的崛起,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繁荣,卫华以高起点、高品质、高附加值品牌战略,探索出具有卫华管理特色的发展之路,营造了中国起重业的‘卫华’现象。” 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专家对卫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卫华”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占领着起重行业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已经超越单个企业的层面,区域品牌、产业品牌的效应日益突出。当人们一看到某一产品就想到特定区域,一看到特定区域就想到某一产品,产品形象、产业集群形象和区域品牌形象都融合在一起,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正是区域品牌价值的最充分体现。以区域品牌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起重园区的必然选择。
起重园区管委会重视品牌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努力在产品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上下功夫,带动企业在开拓市场、开发品牌上加大投入,引导企业从以数量型增长为主的经济格局,向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上转变,实现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为创名牌奠定坚实的品牌基础。
起重园区管委会滑学之主任告诉记者说:“推进品牌战略,不仅要帮企业搬来设备,更重要的是把品种、品质的标准搬到园区来。”
目前,长垣县拥有起重机生产企业78家,配件生产企业近900家,起重机产品达到10大系列200多个型号,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已经出口到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地,成为全国的起重机设备的集散地和行业的“晴雨表”。
其中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已达130多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6个、“河南省名牌产品”8个、“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12个。
放水养鱼催化北方温州
——访河南省长垣县县长李刚
“长垣现象”并非今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长垣现象”的说法。1999年和2002年,新乡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在长垣县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场会,号召“远学温州,近学长垣”。
李刚(右一)到起重企业进行调研。
30年前,长垣以“灾多粮少花子多”而出名。30年后,长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综合实力在河南省排列第31位,较2001年前移了13个位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北方温州”的雅号从此被叫响。30年间,长垣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区域经济产业化飞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采访了长垣县县长李刚。
《中国质量万里行》:30年前,长垣县因没有资源和地理优势,而处于极度贫穷的境地,为了生存,民营经济在当地开花。如果你作为当时的县长,你会怎样做?
李刚:历届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在长垣起重产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就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还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执法公务证”、检查许可证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当时的政府是这样做的,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支持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长垣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除了来自群众的创造外,政府是怎样长期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环境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开明政府”的口号,并将政府职能定位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上。针对长垣在外闯荡、经商人多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吸引了一大批人回乡投资、创业。在市场准入上,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长垣县全部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保护企业的有效制度,政府不向企业征“过头税”,“放水养鱼”。县委、县政府还提出要让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让优秀企业家参政议政。目前,已有154名民营企业家被推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有人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县政协副主席。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作为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政策的稳定性,政府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对产业进行引导和调控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起重产业进行了引导和调控。尤其是上下届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不变,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长垣县的非公制经济发展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并且稳步上升。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聚集度低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六大经济板块、三大产业集聚区。
《中国质量万里行》:未来的世界是品牌的世界,政府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进品牌培育?
质量兴县会议现场。
李刚:近年来,长垣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把抓好质量作为振兴区域质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立足产业发展,培育工业名优品牌,制定并出台了《长垣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创建。鼓励企业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激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重点企业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效益好的产品,县政府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实施“质量兴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凡被认定为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起重行业是钢铁加工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为了使这个产业长久地发展下去,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注入和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给予了怎样的奖励方法?
李刚: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优势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中共长垣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见》,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注重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县、乡财政科技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不断提高投入效益。注重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3%,中小企业要达到1%。落实自主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我县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视科研开发、提高创新能力的进行奖励。国家每授权企业一项发明专利,奖励2万元;每申报专利20件以上的企业,奖励5000元;对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奖励5万元;新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每年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件以上的,奖励1万元;对新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园区是吸纳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在园区建设方面,县政府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李刚:县政府根据该县工业布局中“散、小、多”的问题,先后建设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市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新城工业聚集区,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留足充分的发展空间。2006年以来,长垣县相继制定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起重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长垣县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我县起重产业和起重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同时,根据园区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劳动力群体,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研发、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园区的服务能力。目前,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和美化、绿化、亮化。另外,鼓励现有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规定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以此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在园区招商引资上,注重引进企业与现有企业的关联性,吸纳一切有利发展的生产要素,变企业招商为产业招商。对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外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实行分利税、分产值等异地招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经营、合理定位,提高工业园区的规模、档次和水平。2007年,起重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我们计划以起重工业园区为中心,建设一座工业新城,在工业新城与县城之间,打造一条宽0.6公里、长7公里的生态园林带,使生产、生活区隔离,确保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求。
《中国质量万里行》: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是怎样突出改革开放这一主题的?
李刚: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长垣所走过的历程,每到关键时期,我们都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去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我县近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我们才理出了一条符合长垣实际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才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长垣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产业集群集中度,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长垣现在已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让长垣的位次继续前移,还要力争到“十一五”末,把长垣县建设成为国家起重机械制造中心、医疗器械及医用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中部经济强县。
李国胜:做支柱产业的支柱
一下高速,“卫华起重”、“河南矿山”等大型广告招牌跳入记者眼帘:宽宽的马路上车流穿梭而行,不时装有桔红色行吊车的大吨位汽车从身旁呼啸而过。直觉告诉我,我已来到有“北方温州”雅号的中国起重之乡——长垣。走进长垣,有一个名字广为人知,他就是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
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
在长垣县任职长达8年的李国胜是看着长垣起重产业一步步走来的,当谈及对起重机械的监管时,他感慨地说:“长垣县起重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质量低劣到打假规范,再由帮扶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三级跳’,作为特种行业的监管者,我们的责任是把长垣的起重产业做大、做强!”
打假治劣 规范管理
起重行业是长垣县的特色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整体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较低,假冒伪劣严重,致使整个起重行业无法上规模、上档次,一直被省、市列为整顿的重点。2001年,上任不久的李国胜意识到,只有打假治劣,产品才能上档升级。于是他就带领长垣县质监局在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小、无证生产、以旧翻新、以次充好生产起重设备及配件的企业进行严查重罚,取缔了一批无厂房、厂址的家庭小作坊。对一些上规模的起重企业进行规范管理。“质监局对起重行业进行规范,保护了规模企业的利益,我们就是那时的受益者。”长垣最早开始生产起重机的企业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对危及这些企业发展和声誉的制假、售假行为,长垣县质监局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假保优工作,对制假售假者保持高压态势。他们还根据造假者在外地假冒生产该县产品的情况,采取了出去打、追着打的策略。2006年7月,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恼里镇高某把起重机拉出长垣,更换产品厂名后运到内蒙古准备出售。案件就是命令,长垣县质监局3名执法人员顾不上通知家人,就开车前去追赶。在高速公路上,3辆拉起重机的货车多次阻挡执法人员的车辆通过,他们还与当地熟人取得联系,在一个加油站把执法人员的执法车用车团团围住,让拉货的车辆逃走。几经周折,执法人员脱困后,继续追赶。高某看无计可施,只好接受处理。
时任当时质监局执法大队的王光明队长回忆道:“发展前期,假冒、仿冒起重机的小作坊比较多,那时只要我们的检查车一到,他们为了逃避检查,关门声响成一片,几分钟的功夫,一条街就冷清起来。”李国胜说:“玉不琢,不成器。不能让好的产业扼杀在萌芽中。”近几年,长垣县质监局共办理起重机械打假案件500余起,为名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市场规范了,但是这些规模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长垣县质监局立即和国家及省级专家取得联系,邀请他们亲临长垣,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向他们讲解申报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证必备的条件、途径和方法,传授起重机械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这些企业走上提高质量、争创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轨道上来。几年来,该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厂长和质量管理人员1800多人次。
贴心服务 上档升级
李国胜局长深入起重企业进行指导。
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富民工程”和“富财政工程”的开展,长垣县质监局充分发挥部门的综合优势,把起重行业确立为局工作服务的重点。该局于2003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新办企业生产的产品首次检验免收检验费,扶持新办企业发展。该局把服务企业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对责任目标逐级细化、量化,向企业发放了《服务企业联系卡》,明确服务的内容、方法、任务,规定一名工作人员至少分包一个企业,使企业需要帮助时能及时联系到责任人,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长垣县质监局还为200多家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帮助40多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还通过标准化协会,免费让60家会员单位加入了河南省标准化信息网,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2003年至今,该局共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431个。
为了进一步加快长垣县起重行业的发展步伐,规范起重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长垣县质监局借鉴外地行业协会发展的经验,多次征求企业的意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议成立起重行业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长垣县质监局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于2003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名誉会长的长垣县起重行业协会,共吸纳会员单位154家,组建了以质监工作人员为主的调查部和对外联络部,出台了《关于禁止恶性竞争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使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2003年11月,该县某起重厂的业务员在驻马店骏马化集团竞标过程中,恶意压价,报价低于出厂价格,严重损坏了厂家的利益。长垣县质监局得知此情况后,与起重协会联合,立即与该起重机厂联系,后经厂方核实,责令该厂业务员退出竞标。随后,长垣县质监局又出台了《关于禁止恶性竞争的决定》、《关于加强起重行业营销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长垣县起重行业维权举报申诉制度》、《长垣县起重行业进货验收制度》、《长垣县起重行业出厂检验制度》等规章制度。
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使长垣县的起重企业由散兵游勇走向联合作战,增强了各起重企业的整体意识和行业的整体合力,增强了长垣县起重行业的竞争实力,使得起重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实施名牌 振兴产业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长垣县质监局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又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上档升级和实施名牌战略上,对一些规模大、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企业,引导、帮助他们走争创名牌之路,实施更大级别的质量跳跃。长垣县质监局每年召开一次名牌、名优产品培育会议,积极动员起重行业、食品行业、卫生材料行业中产品质量好、信誉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名牌产品争创规定、申报程序、争创的必备条件和上级关于争创名牌产品有关会议精神。对参加争创省优质、省名牌的企业,长垣县质监局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党组成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创建活动,对照名牌产品评选细则,指导企业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改进完善,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完善检验手段、培训检验人员,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指导企业申办“标准化良好行为”、“计量合格确认”认证。严厉打击假冒该县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力地保护了名优企业,维护了名牌产品的声誉。通过建立质量奖励机制,发挥名牌产品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等激励措施,推动众多的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参与到争创名牌产品的活动中来。2006年9月,名牌之花在长垣绽放,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一举拿下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成为全省获得名牌数量最多的一个县。
打假扶优,规范管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通过质量三级跳跃,长垣县的起重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悉,该县取得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由2000年的8家增加到现在的100家,产值也由2000年的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亿元,税收由2000年的1000多万元增至2007年的2.4亿元。同时还涌现出以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河南卫华集团和取得“河南省名牌产品”荣誉的河南矿山起重机械公司、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东泰齿轮有限公司、新乡矿山起重有限公司、河南东风起重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全县从事相关起重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增长到500多家,100吨以下的起重机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65%以上,成为长垣县产值最高,税收最多,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
长垣县县长李纲动情地对记者说:“长垣县起重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完全得益于质监部门在质量上的监管、帮扶和引导。质监工作有效发挥,使他们成为长垣支柱产业强有力的支柱。”
走进长垣县质监局的荣誉室,记者看到,近年来该局连年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