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则《笔尖“皇冠”太钢造》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国家难题”的“太钢回答”铿锵响亮。相比人们的激动,太钢人在自豪之余则要平静得多,因为对于太钢人来说,“笔尖钢”研发成功绝非偶然,而太钢破解这种国家级的科研难题也不是第一次。上到火箭飞船,下到硬币笔尖,科研创新驱动着太钢战舰,在市场的海洋里攻坚克难,不惧失败。2016年,太钢在钢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2.9亿元。
“对太钢来说,关键是要抓住市场倒逼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和人才的优势,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注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太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说。
坚持创新:在不锈钢领域独占鳌头
2017年新年伊始,石油裂化管继获得挪威国家石油标准NORSOKM-650特材认证之后,首次以材料形式批量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用于国际石化项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太钢高端产品研制的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相继推出10余种打破国外垄断的新产品。
2016年11月中旬,由太钢主持起草的新版不锈钢三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涵盖了国内近7成不锈钢产量。这标志着太钢正在加速实现从生产钢铁材料向“生产”标准的转变,也是太钢长年在不锈钢生产制造和应用上独占鳌头的生动写照。
“一项新标准的出台就意味着产业的一次升级。说到底,标准就是实力的体现,标准就是影响力和引领力,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太钢不锈技术总监李建民表示。
太钢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原动力,推动产品向特色化和高端化发展,一批独有和领先的高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华彩亮相。
对太钢来说,硅钢是仅次于不锈钢的战略品种。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太钢紧盯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组成产销研团队,开展全线工艺技术质量攻关,成功研发出新能源高端乘用车驱动电机用新型硅钢材料,2016年11月份实现批量生产,已经供货国内知名汽车厂家。
“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制造材料的性能、板形有极高的要求。过去,这些材料全部依靠进口。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与同类进口产品水平相当,且具有更显著的节能高效特性。”太钢不锈冷轧硅钢厂总工程师张文康说。
太钢从传统领域迈向新兴领域的步伐越来越快。2016年,除硅钢产品市场销售增长20.6%外,太钢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罐箱行业用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取向硅钢的市场销售分别增长了36.7%、76%、200%、35.4%、51.3%和107%。其中,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在70%以上。
市场倒逼:机制变革催生活力
钢铁企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既要积极主动,也要靠市场倒逼。太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运用好市场倒逼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全员把准市场脉搏,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努力把成本降到最低、品种调到最优、质量做到最佳,精益求精,苦练内功,强身健体,变“熬冬”为“冬泳”。
市场倒逼,关键是推进市场化改革。面对经营的巨大压力,太钢变革经济责任制考核方式,倒逼各经营单元紧盯市场变化,转变工作方式,提高经营绩效。
太钢加速推进营销体制变革,推行由营销业务经理和产品技术业务经理相结合的“双经理制”,加大技术营销和服务营销力度,提高服务水平。生产厂与营销人员组成团队,共同服务市场和用户。同时,“成为用户的管家”成为营销部新的工作目标,“我们还能为用户做什么”成为营销队伍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