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选择去海外建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源,就是铁矿石的价格太受制于外矿,咱们太吃亏。”华北某大型钢企宣传部负责人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的确,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钢厂对海外铁矿石严重依赖。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但因为铁矿资源有限,就不得不高价进口外矿。“说有限其实也不有限,是符合要求的富矿的数量有限。”前述宣传部人员坦言。本来价格就高,加上远途的运输费用和相关的关税,使得矿价成为中国钢厂不能承受之重。于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始伺机而动。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建钢厂最早始于2007年,宝钢集团与淡水河谷公司合资组建宝钢CSV钢铁公司。除了对资源的考虑,海外国家地区与中国钢厂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者走出去的决心。仅2011年一年,国内钢材出口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就高达5192万美元。
在走出去目的地的选择上,很多钢厂都倾向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国家,尤其是柬埔寨、印尼、越南等铁矿石产量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在三大矿掌握全球大部分铁矿资源的时候,在东南亚这种地方建厂还是不错的。”前述宣传人员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这些地区劳动力相对丰富,人力成本不会那么高。“如果去发达国家建厂,本身他们的需求就弱,环保要求还比较高,人工成本也高,所以不划算。”“看看国内钢厂这些年走出去的经历,可以用步履维艰来形容,与其说咱们没有能力做好,不如说咱们把这个过程估计得太简单了。”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在实际的操作中,每一个走出去的钢企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要背负更大的风险。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当地政策的熟悉程度。一位钢企的中层领导曾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过:“虽然前期也会做很多调查,对当地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风俗习惯做细致的研究,但还是会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比如,有些国家非常重视环保,尤其对国投资行为的环保要求更高,如果企业对这种情况没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后果会很严重。“就曾经有国内钢厂因为没有充分考虑海外建厂当地的生态环境,导致最后厂子好不容易建起来了,但收益甚至都不够支付环保费用。”该中层领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