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徐工重型30台25吨起重机齐聚连云港等待装船,在相隔数千里之外的上海港、天津港码头,徐工重型25吨、50吨、70吨共50余台产品也在整装待发。据悉,3月底集中发运的近百台产品中,一半将被中东、中西亚市场吸纳,另一半将分别运往欧洲、巴西、俄罗斯等地。截止发稿时止,徐工重型产品出口销量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0%和46%。
进入2008年,徐工重型全球市场扩张明显提速,“主要是产品竞争力强”中东代理商表示:“尤其表现在25吨-70吨级汽车起重机上,各种性能完全满足使用。产品改进速度快,在整体造型的切换上,细节人性化设计上均有大的变化,用户对这些很感兴趣。”
徐工重型起重机技术所长介绍说,以目前具备的创新能力,起重机产品的改进已经不单纯是在某些点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系统性、快速地实现全系列产品的升级。
2008年推出的新品中,包含了“全地面融合技术”、“高强钢优化设计”、“臂形结构优化”等100多项创新项目。这使得徐工重型国际市场全面增长的同时,对欧盟地区的进入实现了战略意义的跨越,由欧盟各国单台试用,发展到多个国家同时20台、30台的批量采购。目前,徐工重型接待来访的国际客户中30%来自于欧洲,其中与欧洲大客户一次性就续签了总价2000万美金、百台起重机的出口订单。
以战略联盟促发展
梅永华认为,三一重装与各煤炭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资本运营、建立行业联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战略合作推进方案及2008年推进计划。
首先,通过与煤炭企业紧密的技术合作,推动煤炭行业技术进步,加速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
“以前都是花大价钱买国外的设备。”一位与会的陕西某煤矿负责人告诉记者。
梅永华表示,我国目前部分高端成套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无法与进口产品相比,通过战略合作,加大双方的技术交流,对于推动我国煤炭装备国产化进程意义重大。他们将在重点战略合作单位设立研究分院,由三一的研究人员长驻矿区,协助进行技术攻关;并且定期邀请战略合作单位的技术人员和现场采掘人员,到三一来进行技术交流;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解决研发议题。
“第一批3~5家设在煤炭企业的研究分院,将于2008年5月开始陆续成立。”梅永华透露,同时,三一还将建立“技术创新基金”,用以奖励在联合技术攻关中表现突出的双方技术人员。
其次,有效整合行业资源,促进三一重装与煤炭企业的资本运作。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新荣告诉记者,“目前,大的煤矿企业都有一些为自己生产配件的中小煤机企业,但由于研发能力不足、生产水平低下,盈利状况普遍不好,结果成为煤矿企业的‘包袱’”。
梅永华在会议中说,煤炭行业的大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整合行业资源,兼并重组,快速扩大产业规模。该公司和一些煤矿企业展开合作,有针对性地收购一些中小煤机企业。并且,三一重装计划在2009年选择海外上市,届时会有计划地引进战略投资者,到时会重点考虑已有的战略合作伙伴。
该公司内部人员透露,三一重装计划在2007年收购“西北骏马”的基础上,2008年再收购一到两家配套企业。而且,引进战略投资者、相互进行股权投资等合作的准备工作,也将于2008年底前完成。
另外,在原来以技术、营销合作为主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融资租赁”的合作方式。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张金顺在会上表示,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合作方式,将会在未来得到大力推广。
梅永华说:“大型的综合采煤设备,单价都非常昂贵,如‘综采工作面’的进口设备单价在1亿~2亿元,国产设备的单价也在几千万元,对煤炭企业来说,如果用传统的采购结算方式,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但是如果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煤炭企业可以先以租赁方式获得并使用设备,享受到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再分期支付货款到租赁公司。这样就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还不耽误设备的升级改造,可谓一举两得。”
梅永华希望通过三方的合作,改变目前煤炭企业和煤机企业各自为政的局面。他说,“要想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建立行业联盟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