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等一行参观SIH公司北部新区基地
四月的阳光和煦温暖,四月的春风沁人心脾。它唤醒了小草,吹开了花蕾,吹绿了杨柳,也捎来了SIH公司北部新区基地竣工投产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当你走进北部新区基地时,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那一排排宽敞明亮的车间、一条条国际化标准的生产线、一台台技术领先的设备……这一切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具有国内一流工艺装备和技术水平的重卡生产基地正在崛起!
跨越式发展 新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北部新区基地占地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20亿元,具备年产重卡4-8万辆的生产能力。新工厂涵盖了冲压、焊接、涂装、装配等汽车生产的四大传统工艺,并在工艺装备 、安全环保、工厂建设和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都书写了中国重卡制造的新标准,翻开了中国重卡行业向高起点高标准迈进的崭新一页。
不论是对于在国内重卡行业中运用合资经营模式,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还是对于重卡企业自身通过引进资金、管理和技术,谋求更宽阔的发展道路,SIH公司北部新区基地的竣工投产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自1965年成立以来,企业从年产200辆到近30000辆,从单一军品到军民并重、拥有红岩和斯太尔两大品牌、25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足迹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红岩重卡一步步壮大为中国重卡领域的支柱,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卡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就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国内重卡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生产设备陈旧、产能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也相继而来。特别是合资公司成立后,新的企业集合了技术、管理、资金等多项优势资源,也制定了更高要求的企业发展战略,建设一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整车生产基地迫在眉睫。为了更快制胜市场,公司加快了建设一个新的高起点高标准的重卡生产基地的步伐,同时继续着力将双桥基地打造为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最终将企业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缔造商用车领域成功企业的典范。
同心同力 新红岩风采尽体现
当置身于这座现代化工厂之中,倘佯在花园般的厂区环境之时,你一定很难相信脚下的这片热土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岭。公司规划发展部总监、时任江北基地项目筹备组总指挥的石常青在回顾建设过程时坦陈,从项目报批、实施到推进,这一年多来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项目开工初期,山上的工地到山下没有一条宽敞的公路。运输就靠一条蜿蜒狭窄、只容一辆小车行驶的乡间小路,单程就要耗时40分钟,给工作人员进出、材料和生活必需品运输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也是大家始料不及的。由于雪灾影响,武汉某厂家生产的5000吨钢结构无法及时运入重庆,只能囤积在仓库中。第一批生产的钢结构还没有运出去,第二批需要的钢结构又生产出来了……这样一批批的囤积,最后使产品物流根本无法按照工地建设计划来进行组织,令工期变得十分紧张。“5·12”地震是另一个预料不到的困难。受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重庆市的震级也达到了4级左右,虽然地震没有对工地本身造成太大影响,但灾区民工纷纷返家使人员受到影响,而持续不断的余震也给工作人员心里蒙上了阴影。全国范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重庆地区的阴雨天气、奥运会对炸药的管制等都给工程的推进带来了明显的滞后效应。
虽然面对这么多困难,但工程从2007年10月16日破土动工到2009年4月16日竣工投产,却仅仅用了18个月!就在这个正常情况下建设一座普通工厂用的时间内,新红岩人在一片荒丘上奇迹般地矗立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厂房!自从工程建设启动后,筹备组全体员工就做好了攻坚克难的心理准备。在工地上,工作人员办公室的灯每天都要亮到很晚才熄;到了周末休息的时间,他们却还留在工地上继续忙碌着;就连节假日,大家更多的是在简易的活动板房中度过。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北部新区基地的建设意味着企业在发展征程中一次新的创业,关系着新红岩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
项目筹备组一边积极地与重庆市有关部门和领导沟通,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边组织工程建设各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影响工程完成和质量的问题,仔细研究应对方案,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不管是外方派遣的专家、还是中方技术骨干,不管是中层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新红岩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坚韧执着的精神,齐心协力地为了同一个事业,向着同一个目标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