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宏观经济-停 » 正文

路透社再预测CPI 这次会准吗?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3915
|
|
|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而在正式发布前,不少机构已纷纷发布各自的“预测数据”,令人惊奇的是,以往不少预测都能精准“撞中”。其中路透社在两年内精准预测我国月度CPI指数达7次之多。就在6月8日,路透社又预测: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追平3月份创下的32个月高位。

本属国家机密的宏观经济数据,怎会被频频“预测”到?是否有人“泄密”?之前,国家统计局也一直在强烈谴责提前泄密的行为。这次“预测高手”又能猜对吗?而且在近期国家统计局及央行研究局两名副处级干部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被外界怀疑与“泄密”有关的背景下,更显得很有玄机。

预测精确到小数点后数字

国家统计局一般会在每个月的中旬发布上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但总有人“抢先一步”预测,尤以路透社为代表。在预测方面路透社堪称“章鱼帝”,共有7次准确预测出我国的月度CPI指数,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丝毫不差,令人惊叹。

2008年开始,路透社多次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准确预测CPI等宏观经济数据。2008年4月11日,路透社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3月CPI同比增幅料达8.3%。这一数据同一周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完全吻合。同年5月9日,路透社再引“消息人士”话:“中国4月CPI同比涨幅可能达8.5%。”该数据同样准确。

据记者统计,路透社的预测在2008年共有4次,2010年有2次,今年则有1次“准确命中”。最近的一次“预测”在今年2月14日,在统计局公布2011年首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前一天,路透社发文称,“据两位市场人士透露”,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并指出“主要因官方调整了CPI的权重”。次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的确并非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的5.3%,正是调整权重后的4.9%。

两部委官员被查疑因泄密

本为国家机密的宏观经济数据,为何屡屡提前“被公布”?

实际上,对于宏观数据屡屡被提前“发布”,国家统计局也非常愤怒。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国家统计局非常谴责这种提前泄露还在保密期数据的行为。他说,国家统计局在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了解和处理这件事。

有媒体报道称,在今年3、4月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一名秘书与央行研究局宏观经济研究处一名副研究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迄今仍未回办公室,两人都是副处级,所在岗位能够接触到敏感数据,被带走可能与掌握的敏感数据外泄有关。不过,对于该两名官员是否因“泄密”被带走,相关部门对此并未作出回应。

提前预测大多八九不离十

记者了解到,基本上国内的大小券商、经济研究机构等,都会提前进行预测。如国家统计局即将在下周二发布的5月份CPI指数,早在5月下旬,相关预测数据就已经“出笼”:第一创业预测同比涨幅5.6%,华泰联合证券、安信证券和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都预测5.5%,国海证券则是5.3%-5.6%,而路透社预测的是5.4%。“基本上大的方向都不会错,业内预测普遍在5.5%左右,一般会给一个浮动范围,不像路透社那样每次都是确数。”一名证券分析师向记者介绍。

为何一些券商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的“预测”?该证券分析师介绍,中国的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前,会被提前提供给相关的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和领导层进行参考。除了数据的产生环节,涉及到数据传递链条上的各个部门也都可能是数据泄密的风险点。提前泄露是因为太多部门在数据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看到了。“当然也不排除有官员向券商等机构泄密以牟取利益。”

泄密背后是巨大利益

提前预测并获知宏观经济指数,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首先会刺激相关板块的资金活力。”该证券分析师向记者介绍,拿5月份的CPI来说,业内预测受长江流域干旱和肉类产品价格持续高涨影响,CPI指数会走高,一些券商便会炒作消费板块和基本农产品。

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数据能够提前预测国家将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CPI指数只是现象,最重要的是涉及加息、紧缩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他分析,短期来看,通胀问题仍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取向的主要因素,“如果5月的CPI增幅超出市场预期的5.5%,那么加息窗口可能提前至6月14日经济数据公布之前。”

投资者正是利用所获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异进行获利的。如果债券投资者提前获得的数据比市场普遍的预期乐观,可先期购入债券,等待正式消息的发布;如果获得的数据较市场预期悲观,则提前卖出债券以控制风险。

新华时评警告:严防经济数据泄露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社在6月8日发表题为《多方努力严防数据提前泄露》的时评,其中明确指出:国民经济主要数据在正式发布前,属于国家秘密,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5月份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数据即将在6月14日发布。中国经济运行的最新态势如何,海内外高度关注。然而,此前在诸多环节发生过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前泄露的情况,这不但影响了数据发布的严肃性,更是违反了国家法律、扰乱了市场秩序,应多方努力严防数据提前泄露。

时评认为,宏观经济数据不仅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也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宏观经济数据所反映的中国经济的动向,足以影响甚至左右国内外市场的波动。宏观经济数据一旦提前泄露,容易成为少数人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的手段。这既侵犯了广大普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与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背道而驰。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路透社再预测CPI 这次会准吗?

相关信息

  • 2017年6月宏观经济数据简报
  • 2017年6月宏观经济数据简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稳的基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服务业和消费保持最高贡献,新动能进一步发挥作用,经济增长质量进...[详情]
  • 国内油价搁浅上调一线之间
  • 本轮调价周期内,原油多空对战,归结起来就是产量供应过剩与中国对原油强劲需求的对战。在这其中坑爹的通俄门、美国经济数据表现欠佳、以及特朗普医改案的失败,都让美元经受重挫,从而成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