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2010中国民企500强正式公布,尽管武汉有8家企业入选,可惜却没有一家来自制造业。武汉民营制造业版块,与全国顶尖阵容越拉越远。
在2009中国民企500强的入围门槛还只有36.6亿元,到今年新一届已飙升到50亿元。在上一届中国民企500强中,还有一家江城制造业企业,今年武汉民营制造业则集体“挂红灯”,无一中选。
在全国民营制造业版图中,武汉力量成了“看客”,这与武汉倡导的“工业强市”战略相去甚远。
与武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连续两年全国民企“排头兵”都是以制造业为主,2009年的民企500强中,308家是制造业企业,到本届,这个阵营扩大到329家。
为何武汉民营经济一再挤不进制造业前列?业界分析,在当今原材料、人工等多种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越来越讲究规模效应消化成本,同时靠高科技提升利润,而武汉在这一块,更多具有优势的是央企和外来企业。
以武汉的传统优势产业钢铁和汽车为例。汽车产业早已跨越千亿规模,神龙、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三大汽车整车厂年产汽车近百万辆,引来数百家零部件企业配套。但这些配套企业中,武汉本土民营企业很难挤进供应链。
再比如钢铁行业,多年环绕在销售超千亿元的武钢周边,武汉却没有诞生大的钢铁深加工企业。而在唐山,却有多家钢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仅在本届评选中,就有6家钢铁企业入选。
扛着“中国光谷”、全国第二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东湖高新区里,也没能诞生出全国知名的民企,这些发展了多年的企业,始终处于“发育期”,着实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