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元走强,瑞士法郎暴涨,俄罗斯卢布、欧元、日元和马来西亚令吉等许多货币也暴跌。这几天,人民币似乎也有“暴跌”的迹象。但人民币真的会“暴跌”吗?
说人民币暴跌开始于1月23日,开市时人民币中间价为1美元兑6.1342人民币,闭市时跌了近200基点(即人民币0.02元);26日甫一开市,人民币兑美元一度暴跌近500基点,跌幅达到1.94%,几近跌停。
人民币汇率为何“暴跌”?
当时人们普遍都认为是人民币“暴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欧洲量化宽松(QE)实施;二是美国加息可能性增大;三是希腊大选的结果。
当时,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欧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国QE正常化的趋势,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从而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人们普遍认为这就是人民币“暴跌”的真相,然而却都忽略了潘行长的最后一句话:“但中国央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这暗示着人民币在完成短期贬值后还会继续升值,波动性增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也是央行对人民币未来走势的基本判断。
果然,就在1月27日,央行出手提高了中间价。1月28日中间价升值82个基点,创自2014年12月8日以来最大单日升值幅度。
对此,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之前的中间价贬值仅仅是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一场“压力测试”,目的只是确认了资金流出压力大于流入压力。若没有央行对中间价的“纵容”,之前的人民币根本不会大幅贬值,因此人民币将会持续“暴跌”这个命题根本就不成立。
何为人民币中间价?
中间价是每天外汇市场开市时的开盘价。每天开市前,人民银行向所有外汇做市商询价,然后剔除最高和最低的报价,用剩余的报价加权平均,便得出当日的人民币中间价,于9点15分向银行发布,是为当日开市的人民币开盘价。中间价虽然是如此计算出,但人民银行往往根据客观需要,会对计算出的中间价作出调整,然后才向银行发布,人民银行就是这样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中间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说道。央行并不会对中间价放手不管。
对于人民币 央行已出手维稳
“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容忍人民币贬值,如今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宽松行动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走弱。”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坦言。所以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逼近跌停位,中国央行未见干预,也没有上调人民币中间价,反而在1月23日、1月26日两个交易日下调人民币中间价。
近两天,央行一改11月下旬以来引导中间价升值的做法快速贬值,意味着央行有意在扩大人民币下跌幅度。
还有一个现实是,境外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增强,驱动更多套利盘,将令境内汇价跟随境外走弱。“本轮贬值前,押注人民币单边升值几乎没有风险。”一位外汇市场的资深人士,长期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CNH)汇率相比内地在岸人民币(CNY)要高数十个基点,导致大量的投机性套利交易涌现。
但目前缓步贬值的人民币中间价已反映了央行维稳意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令境内市场在大举做空人民币上有所迟疑。
截至今年1月26日,汇率中间价为6.1384,对应即期汇率最大贬值2%的上限为6.24,这意味着目前6.2216的即期汇率已接近下限。“如果央行不主动下调汇率中间价,则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的空间已近乎尾声。”多位接受采访业内人士的观点如是,“这反映出央行维稳的意图。”
央行并不会对中间价放手不管。“如果央行再次下调中间价,会让市场认为央行有意让人民币贬值,这将增加资本流出压力并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王涵坦言,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
同时央行不能容忍人民币持续贬值,在业内人士看来最主要原因是贸易数据并不理想。“企业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已经表现出看贬人民币情绪,结售汇出现明显变化,结汇意愿减少,购汇意愿增加。”王涵表示,即使央行进行干预,只能以“维稳”为主,企业看贬人民币的情绪短期内很难改变。
央行实际上也处在两难境地:如果人民币走软持续,触发套利交易止损平仓,货币端利率就会回弹。但不可避免的是,诱发大规模资金外流,货币端的流动性冲击又可能发生。更关键的是,人民币资产价格下跌。在经常账盈余衰退后,人民币贬值预期会给中国带来强紧缩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刘煜辉告诉记者,一旦出现资本外流迹象,几乎可以肯定央行会选择再次稳定人民币汇率。如此在兴业证券看来,“稳汇率+松货币”仍将是未来一阶段央行货币政策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