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芜湖市城乡规划局公布了市中江桥改建工程的方案介绍并进行批前公示,因受新增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中江桥合桥建设的影响,相应的工程总体方案进行了调整。
中江桥“老了”
芜申运河航道整治项目是规划中的长三角地区“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中的重要“一横”,也是安徽省航道主骨架“两干三支”中的“一支”。芜申运河航道等级的提升对于改善长三角水运交通条件、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缓解长江航运压力、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芜湖主城区呈“南北向带状”,青弋江东西向穿越城区,这客观决定了中心城区(镜湖区)交通出行的潮汐性和南北交通的重要性,且南北交通在越江处“瓶颈”现象严重。作为芜申运河青弋江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芜湖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江桥改造工程一直被芜湖市民关注。随着今年10月份,新建弋江桥通车,解决了改造期间九华路在跨越青弋江时的“瓶颈”问题,中江桥的改造工程已经近在眼前。
据介绍,按照Ⅴ级航道标准建设的中江桥,兴建于1984年,是我市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成为连接市区南北交通的主要干道。随着芜申运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航道等级将达到限制性的Ⅲ级,即规划为7米通航净高,通航净宽为70米,常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因该桥原下通航净高只有5米,将成为碍航建筑物。另外,为了与两岸衔接顺畅并减少拆迁,中江桥改建工程为现有的老桥拆除后在原址重建。
市政与轨道交通“和谐”相处
记者了解到,新建中江桥的设计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江桥改造工程的改建目标主要为:中江桥、两侧引桥及沿线地面道路,考虑到利民路的重要性和交通繁忙程度,与九华路采用分离式立交,南引桥向南延伸一并跨越利民路后落地。工程起点在九华路二街交叉口,在二街南侧起桥分别跨越沿河路、青弋江、浮山路、新时代商业街和利民路,在奥体中心门口落地,重点与现状九华南路接顺,全长约1。65公里。沿线在沿河路北侧和新时代商业街北侧各设置一对上、下桥匝道。
据介绍,随着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规划实施,九华路的道路功能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现有的客运走廊功能将削弱,而对沿线的交通集散及服务功能有所增强。根据“一桥一景”的设计理念,突出城市地标作用,新建中江桥采用市政与轨道交通结合的路中合建方案:主桥路中同层整幅,引桥路中错层分幅,市政机动车道规模为双向四车道。大桥结构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方案,轨道交通、市政交通同层合建,跨径组合为96+66米,桥面宽为44米。在九华路的南北引桥段,为两幅式高架桥,轨道交通1号线为高架,布置与九华路两幅桥之间,结构净距为8。5米。即:新建中江桥的中线位置为轨道交通1号线,两侧部分为双向四机动车二非机动车道路的模式,上下桥匝道为单车道,联络道为单向一车道或双向两车道。
中江桥主线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地面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匝道设计为每小时30公里。桥梁设计荷载为:城-A级,抗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主线桥及匝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轨道及非机动车道桥为50年。
本市最复杂的交通组织
按照规划的预留计划,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九华路道路路中布置,轨道设计中心线与道路设计中心线基本一致,轨道交通全线采用高架形式。轨道交通1号线暂定采用跨座式单轨,在二街北侧及利民路南侧分别设有一个车站。轨道交通路线行至新时代商业街南利民路北时,由于设站的需要,路线向东跨越九华路高架后布置于道路东侧,利民路站设置于九华路与利民路交叉口东南角(暂定),在利民路以南,路线再次向西跨越九华路东侧道路后布置于道路路中。
在地面交通组织方面:青弋江以北接线采用主线双向四车道的规模,为节省造价和减少拆迁,桥梁跨越沿河路后快速落地,然后对现状桥头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控制,通过辅道与沿河路沟通。青弋江以南采用桥梁形式连续上跨新时代商业街和利民路后在利民路以南落地,将主线直行交通从利民路交叉口剥离出来,有效缓解了利民路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南接线采用主线双向四车道+上下匝道形式,匝道桥从中江桥南侧开始与主线分离,直至商业街北侧落地,可以与商业街、利民路相沟通。
另外,非机动车采用平行匝道上下桥,其中下桥坡道与机动车下桥匝道合并设置,上桥坡道与机动车上桥匝道分开设置,坡道坡度均满足自行车骑行要求。考虑到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需求,在桥北和和桥南分别设置非机动车坡道,桥上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总共设置六处人性梯道供上、下桥,其中桥北四处(两处接青弋江防汛墙)、桥南两处。
据了解,通过中江桥横跨青弋江的供水管、天然气管、高压电缆、通信电缆等十分密集,是沟通芜湖市主城区南北的“大动脉”,施工及设计难度相当大。由于轨道交通1号线目前正在前期阶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此,本次中江桥改建工程暂对新老路采用临时衔接的形式,新中江桥的引桥落地后设置50米的渐变段进行过渡。远期结合轨道交通1号线位置,对九华南路进行相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