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在注入前所未有的“国家动力”后,近一年多来,京津冀三地频繁互动、紧密联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澎湃脉动,现在又有着怎样的共鸣?
12月10上午,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天津市副市长尹海林、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一起亮相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对外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解答问题。
交通发展 已打通1000公里“断头路”
京津冀三地早已达成了“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的共识。
发布会上,李士祥副市长表示,京津冀三地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运行良好,编制了城际铁路网规划(2015-2030年),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实施。
尹海林副市长表示,津保铁路年底通车后,天津到保定只要40分钟,天津到石家庄可从目前的4个多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但未来津石之间还大有潜力可挖,天津到承德的铁路也需要建设。港口方面,已成立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在北京和河北设立了10个无水港,天津希望未来把天津港的一部分能力疏解到河北,包括一些大宗的,如矿石、煤等等,这些都是河北的优势。机场方面,天津民航年底将在京津冀地区建成20座城市候机楼,推出空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项服务。
“关于交通问题,在协同发展之前真的是各干各的。举个例子,河北有一条京台路——从北京到台湾的这条路,我们河北的早就通了,到了廊坊的永清,对面是一堵墙;北京那边还是牛羊成群,这体现出的就是各干各的。但在协同发展之后,我觉得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是共同按照一张图来做。”杨崇勇副省长说道。
杨崇勇副省长表示, 交通部积极支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推动打通了多条“断头路”、“瓶颈路”,加起来有1000多公里。
“京承高铁已经开工了,还有京张高铁也开工了。我们正在谋划北京老机场到新机场再到保定之间的一条城际列车。马上就要全面动工的是京唐高铁,曹妃甸这段已经开干了。我们之间的密切合作,大大缩短了工程的进展,也解决了过去那种各干各的、各吹各打的情况。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三地的推动力太大了。”杨崇勇副省长感慨道。
产业转移 1至10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
协同发展为京津冀三地产业注入巨大活力。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京冀两地共建的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设立了200亿元的首钢京冀协同发展投资基金,20多家北京企业到曹妃甸落户发展,其中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今年8月份已开工。
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河北沧州并于今年4月实现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北京地区22家生物制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京冀两地积极探索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实施异地监管,推动。
天津在积极对接北京创新资源和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主动向河北延伸产业链条。今年1至10月,天津企业到河北省投资项目648个,到位资金约300亿元。
“今年1至10月,河北共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资金2748亿元。中关村在河北开设了多个分园、创新基地,其中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保定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营;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也在顺利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进入报批阶段;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投入运营;河北的6所交通职业学校纳入了北京交通至孝集团,北京儿童医院托管了保定的儿童医院;依托京津科研优势和中关村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贡献园区,河北正在积极承接京津的科研成果转化。”杨崇勇副省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