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投资趋冷的大环境下,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分享经济发展迅猛。
2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以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到3.45万亿,同比增长103%,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分享经济也面临着不适应新业态的政策监管、法律法规等难题,而同日由发改委公布的《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解决这些难题指出了方向。
2016年市场规模达3.45万亿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分享经济发展迅猛,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创新、扩大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此外,平台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85万。
知识付费、网络直播、单车分享在2016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迎来了“发展元年”。拥有分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已超过4000个。
分享经济正成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在互联网投资趋冷的大环境下,2016年分享经济企业的融资规模约为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据《报告》发布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处长于凤霞表示,“如果说市场规模更多的反映了当下的发展态势,资本则是一个最敏感的要素,它可能更多的是关注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
《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进一步攀升到20%左右。
《报告》认为,到2020年分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有望超过1亿人,其中全职参与人员约2000万人。
分享经济部分先行领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同时,2016年相继出现多次大的并购,包括滴滴优步合并、途家并购蚂蚁短租、达达与京东到家合并为“新达达”。
《报告》认为,上述领域的企业并购是竞争格局趋向稳定的前奏,标志着市场结构从过度分散走向了适度集中、竞合关系从恶性竞争转向了良性竞争、竞争手段从价格补贴走向了体验改善,对行业的发展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
鼓励创新监管模式
《报告》指出,高速成长的分享经济也面临着政策监管、法律法规、监测体系等诸多难点。
首当其冲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对分享经济强调规范的多、鼓励发展的少。
以各地出台的网约车管理细则为例,有些城市对司机户籍、车辆轴距、排量、准入年限,甚至揽客区域进行了过度限制,在许多方面背离了分享经济的发展规律与内在要求。
《报告》认为,这是因为部分地方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和方式对待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原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创新发展与依法行政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因而更倾向于“不作为”;此外,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与利益分配机制,会对一些传统利益格局带来的冲击,因而遭到一些地方的抵制。
与此同时,分享经济的跨地区、跨行业特征,与数量巨大的行业性、地区性法规产生了明显冲突,主要表现为平台企业的法律地位和责任界定不清,关于平台的性质认定、行业归类、新型劳资关系、从业者和平台的税收征缴等都无明确规定。
《报告》指出,如若不对现有法律法规加以修订,就会导致大量的分享经济活动处于灰色地带,甚至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可能被叫停、被扼杀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发布的当天,发改委发布了《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指出了方向。
意见稿提出分享经济要鼓励创新监管模式,充分考虑分享经济跨界融合特点,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破除行业壁垒和地域限制,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分享经济的业态属性,分类细化管理,防止一刀切。
对于上述法律法规问题,意见稿要求及时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和管理的现行法规与政策规定。在相关立法工作中,根据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和分享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设计,加强制度与监管的适应性。根据需要及时研究制定分领域分享经济管理办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意见稿的公布与分享经济报告的发布在内容和时间上多有巧合,其背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他看来,分享经济刚刚迎来乍暖还寒的初春,其面临的诸多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业内企业的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