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园区新闻 » 正文

打造市域空间新格局,“北上海”补强生物医药产业链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2252
|
|
|
    国家药品审评和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将落户上海,预计年底前启动运营。这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获得的消息。由此,上海不仅将全力做强生物医药创新引擎,更着眼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本市“南北转型”市域空间新格局的重要一极,宝山区正全力挖掘生物医药产业的庞大潜能。依托区域内市级特色园区——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今年以来,已有上海医药、宝济药业等23个企业项目在该园区签约、落地,投资总额超100亿元。根据规划,该产业园将以高端制造集聚区为目标,补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链。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介绍,未来五年,宝山区还将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1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监管极其严格,一款新药从研究到临床实验涉及到的种种环节都需要申请审批。“这两个审批分中心落户,将有力推动新药审批制度改革,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加速集聚。”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说。审批的加快以及更优营商环境将吸引集聚一批生物医药企业,推动上海构筑独特的产业优势。
 
    北京汉氏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主攻干细胞技术和药物研发。公司负责人韩之海说,上海机构之所以选择落户宝山区,关注的是科研成果在这里加速“纸变钱”的能力。
 
    在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看来,科创板成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聚焦创新产业。目前,上海还在起草关于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此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批准新分子实体药物大约有40个至50个,其中中国占20%至25%。不少与会专家表示,从数量看,中国生物新药已取得较大进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坦言,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依旧缺乏基础性创新,特别是生物新药研发,一般都是海外科研机构、团队先研究出药物作用机理、靶点后,国内才根据其研究成果继续研发新药。他认为,填补上游基础研究空白正是我们需要取得的大创新、大突破。
 
    “希望能够建立更多国家实验室,整合资源、联合创新。”李佳呼吁建立药物靶标大科学设施,让更多科研院所、企业可以通过公共平台提升原创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确证的核心能力。(记者王嘉旖)
 
    来源:文汇报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打造市域空间新格局,“北上海”补强生物医药产业链

相关信息

  • 深“挖”大湾区 山河智能和惠州城投达成战略合
  • 深“挖”大湾区 山河智能和惠州城投达成战略合作  6月9日,惠州城投集团与山河智能举行战略合作推进会,会上双方签订了《全面推进建设领域相关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惠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国资委主任王正印,市国资委副主任卓碧强,市政府副秘书长、惠州城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邬泽勤,...[详情]
  • 中央放大招: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 中央放大招: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10日,整个浙江沸腾了!中央万字长文,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10日发布。《意见》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翻开这份长...[详情]
  • 中央放大招: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 中央放大招: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10日,整个浙江沸腾了!中央万字长文,共同富裕示范区来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10日发布。《意见》赋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务,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翻开这份长...[详情]
  • 上海最大海绵公园“星空之境”本月开放
  • 上海最大海绵公园“星空之境”本月开放  星空之境效果图。 资料图片  紧挨着世界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一处与众不同的公园即将面世。本月,位于浦东临港的星空之境公园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星空之境是上海最大的海绵公园,占地面积达54万平方米,可观可游、可玩可赏、可学可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