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影响机械工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机械工业主要服务的传统产业仍将处于去产能调整阶段,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回升趋势不强。
■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分析仪器及装置,还有民用无人机、冰雪装备等新产业新产品将保持快速增长,工程机械等周期性复苏将会持续。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我国装备工业2018年虽然增速趋缓,但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展望2019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出的判断是:行业全年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有望在6.5%左右,利润指标增长在5%左右,进出口贸易会适度增长;赛迪智库分析认为,行业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虽然指标预计稍有差异,但双方都认为,2019年外部环境依然严峻,行业经济运行难度大于2018年。赛迪智库还分析了2019年装备工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不确定因素较多增长大体持平
2019年影响机械工业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机械工业主要服务的传统产业仍将处于去产能调整阶段,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回升趋势不强。同时,高端产品供应不足、低端产品供应过剩的不平衡状态仍将持续,机械行业短板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将突出,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任务艰巨。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分析仪器及装置,还有民用无人机、冰雪装备等新产业新产品将保持快速增长,工程机械等周期性复苏将会持续,随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行业经济运行将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趋势大体与2018年持平。
就汽车工业而言,随着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关税下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将不断演化,汽车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汽车企业新产品布局与定位将面临调整。双积分正式方案的实施、部分车企提出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等政策及做法,进一步坚定了我国推动车企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主流车企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新能源汽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幅50%,产销量达180万辆左右。此外,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通信企业将加速融合创新,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系统将逐步形成,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标准法规预计将加快制订与完善。
我国智能制造2019年将在应用示范、跨行业推广、上下游企业拓展等方面加快推进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的转变。随着资金、人才、技术等加速向智能制造领域集聚,一方面,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大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着力点,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将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关注点。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高性价比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受到重视。智能制造标准的研制与立项工作将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将达到100个以上,制(修)订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数量将超过200项。
造船市场2019年将保持回升态势,但造船市场活跃程度则要取决于贸易摩擦对国际航运市场的影响大小。我国船舶工业去产能、调结构仍有较大空间,去除无效产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新接订单向优势企业集中趋势将日益明显,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LNG动力船、新型环保运输船等将继续保持旺盛需求,豪华邮轮、极地探险船、远洋渔船等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下行压力较大经营难度增加
分析2019年行业发展趋势,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装备工业下行压力较大。一是装备市场需求低迷。虽然受电力、冶金、煤炭、石化等传统用户行业“去产能”影响,释放出部分更新改造的装备需求,但相较于装备工业的产能而言,市场需求仍然明显不足。部分用户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对投资扩大生产持谨慎态度,工业新建项目不多,地区工业投资有所下降,工业技改投资增速放缓,从而导致装备产品需求下滑。二是融资困难加剧。受国家实施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去杠杆力度,银行收缩表外业务等因素影响,股市、债市出现“双杀”,市场整体流动性不足,装备制造业融资困难加剧。
企业经营难度不断增大。由于国内承兑汇票的泛滥和三角债的蔓延使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资金紧张状况加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原材料、能源、人工等成本支出增长较快。
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新兴产业规模小。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兴装备产业企业规模小且分散,趋同式重复建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缺乏关键技术,高端产业低端化隐忧尚存,行业整体竞争力依然较弱,对于装备工业的支撑作用较小。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大。目前装备工业仍主要集中在传统产品领域,大部分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高档数控机床、高端专用生产设备等还较大程度依赖进口。基础配套与核心供给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机器人用减速机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急需改善,底层操作系统、CAX(计算机辅助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等核心工业软件依然受制于人。
提高创新能力推进智能转型
针对以上问题,赛迪智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加快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充分利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以及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产业引导基金,实施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重大装备短板工程”等,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二是发挥好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的牵引带动作用,强化产学研用对接。面向智能网联汽车、农业机械、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谋划筹建一批新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深入推进智能转型。把握“前瞻性”,瞄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最前沿,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供给能力和国产化水平,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掌握发展智能制造的主动权。“阶段性”推进,做好智能制造工程的总结、评估以及项目验收等工作,发挥好遴选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区、装备制造业各细分领域需要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立足“实用性”,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夯实“基础性”,加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一批智能制造标准测试平台,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丰富、完善双边、多边对话机制,继续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世界装备强国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在技术创新、标准互联互通、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海外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鼓励开展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和工程承包,推动优势领域企业,实现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加强行业监测研判。监测分析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提高对未来装备制造业经济走势的研判能力。全面跟踪分析国内外新情况新形势,密切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出口等情况,及时掌握国内外市场的异动和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