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国际合作中心和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等领导、专家参与,专家组听取了规划报告编制单位的详细汇报,一致同意通过规划报告的评审,并对规划内容和整体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规划》提出的企业“两业”融合发展五个特色路径及区域“两业”融合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了试点工作的示范、突破、带动意义。专家组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提高战略定位、优化提升发展能级的指导性意见建议。
2020年8月,城阳区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在“无经验可鉴、无路径可循”的情况下,城阳区作为青岛唯一国家首批“两业”融合试点区,代表青岛承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彰显城阳区作为连接日韩和欧亚大陆的“双循环”桥头堡、中韩交流合作的“国际客厅”、“一带一路”双向投资节点的重要地位,城阳区扎实推进“阳光城阳”建设,加快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幸福新城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从首批20个试点地区中选定城阳经验率先播发推广。目前,全区国家级试点企业达到2家,省级试点企业1家,市级试点企业4家,各级试点企业数量均列全市第一,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城阳区先行先试,形成特色融合模式和路径。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向纵深推进,初步探索形成“两业”融合的“四类特色模式”,即装备制造和服务数字化“全融合”模式、全产业链制造“集成化”服务模式、服务衍生先进制造的“全服务”模式、制造嵌入全系统服务的“总承包”模式。形成“五大实践路径”,即重构价值链,做深互补型融合;部署创新链,做精延伸型融合;产业链数字化,做强替代型融合;立足区域特色,打造品牌型融合;丰富融合载体,提升基础型融合。“四类特色模式”和“五大实践路径”的探索提出在全国尚属首次,可复制可推广。
同时,城阳区注重搭建平台,促进要素聚集。搭建中韩“国际客厅”“北京客厅”“上海客厅”“深圳客厅”等交互平台,累计赴上海开展“两业”招商40余次,举办阳光发布会4场次,发布了总投资额近700亿元的“两业”融合项目200余个;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园区、特色小镇各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市级服务业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全区上市公司12家,列全市第3,成功入选省上市公司孵化聚集区试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省“十强”产业“雁阵行”集群,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的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基础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城阳区已形成了“四链合一”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生态,据此,在2020年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城阳区在全省136个县市区中获评“优异”最高等次。
此外,城阳区聚焦“两业”融合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短板,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建设“产学研用”平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仅2021年全区实现技术交易接近400项,完成技术合同额3.5亿元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1200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7家,“瞪羚企业”34家,市级“隐形冠军”33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入选新一代“青岛金花”制造业企业6家,各类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经济日报记者刘成通讯员苟小妹张莉)
标签:
青岛市城阳区 两业融合 十四五 规划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系导航网编辑部,电话:010-88376188,电子邮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