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港华解码2022年综合智慧能源行业10大发展趋势

来源:全球起重机械网  人气:2720
|
|
|
 站在2022年的起点,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将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近日,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研判能源转型与变革趋势,聚焦于综合智慧能源的定义、内涵以及政策机制、行业生态、技术经济等方面,发布2022年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十大趋势,与行业伙伴分享交流。
 
一、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分布式能源将迎来重大转折,并助推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
 
2021年,“碳达峰行动方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光伏整县推进”等“双碳”相关政策相继出台,我国明确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思路。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900余万千瓦,占全部新增光伏装机的55%,光伏装机首次向分布式倾斜,可以预见,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市场迎来重大利好。
 
二、“碳中和”政策指引下,服务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用能企业基于国家能耗“双控”政策,对能源服务的要求由单一转向综合,并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市场在“十四五”期间带来万亿市场机会。实力雄厚的传统能源公司、售电公司、设备供应商、服务公司,依托自身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或战略转型或延伸产业链,纷纷入局。
 
以国网、南网、华电为首的央企纷纷出台了综合智慧能源相关规划,着手布局相关项目。以港华为首的传统燃气公司也相继战略转型,将自身未来的收益增长点聚焦到综合智慧能源领域。港华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很快明确了打造以智慧能源为核心的零碳园区发展方向,并迅速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和快速推进具体业务落地,目前已签约30余个园区,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具有港华特色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模式。
 
三、数字化全面赋能,数字平台成为综合智慧能源构建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AI、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低碳、减碳深度融合,产生了巨大的裂变效应。尤其是集成各种信息技术的数字生态平台链接供应侧、需求侧、储能、智能响应等各个环节,改变能源生产、运行、传输、消费模式,实现横向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在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实现国家减碳目标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彰显。
 
港华基于数字底座打造的智慧能源生态平台,致力于为工业园区和园区企业提供用能、供能和能源聚合解决方案。针对碳管理、能耗监测等核心难点,支持智能化的能源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协助客户全面掌握用能需求、特点和痛点,实现碳排放一目了然、碳管理精准高效,充分发掘用碳降碳提效空间。通过负荷聚合和资源聚合,推动个体客户参与电力交易、碳交易、辅助服务等相关市场化交易,并提高交易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国家减碳目标以及客户价值最大化。
 
四、“双碳”目标实施的推进,进一步加速能源技术创新进程
 
技术创新是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的关键。随着“双碳”目标实施的逐步推进,围绕低碳、经济、安全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高效率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质能、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创新加速。同时,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不同能源行业间的界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衍生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机会,展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成为综合智慧能源行业发展方向
 
在“双碳”目标下,国家加快推进能源革命、产业革命进程。规上用能企业基于国家政策要求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低碳目标,在绿电使用、节能降耗、碳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倒逼能源行业从以产品为中心,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纵向延伸的合纵模式,变成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连横模式,为用户提供高效智能低碳的能源供应及增值服务。也因此,具备能源环境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公司,将具有较强的市场渗透力。
 
六、源荷互动、产消统一,负荷中心将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加速了绿色低碳、安全可控、多元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同时将推动灵活、可自发自用、就近消纳的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及源网荷储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供给侧和负荷侧进一步统一,消费中心和能源生产中心日益结合。有更多用能需求且具有分布式能源建设条件的华南、华北和东部等负荷中心区域将成为新的能源发展重点区域。
 
七、工业园区成为综合智慧能源应用重要场景
 
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是实现双碳战略,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尤其是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是占全国总体消费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园区自然成为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化转型的关键场景之一。同时园区内普遍存在电、水、热等能源的耦合利用不足,能源综合利用率不高问题,也为园区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对此,港华智慧能源积极布局,到2025年末将为200个园区提供能碳管理服务。
 
八、央行深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发展将迎重大利好
 
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之一。2021年,国家深化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从“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确定,到新版绿债目录发布,再到碳减排支持工具出台,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逐步清晰。
 
金融机构也在持续发力,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信托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加强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步伐,探索碳中和债券、气候债券、生物多样性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碳收益支持票据等创新品种,全面支持国家绿色低碳能源转型。
 
随着绿色发展的重点从改善生态环境转向生产生活的全面领域,以金融服务实体产业为角度考虑,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的规模将持续扩大,迎来重大利好期。
 
九、碳交易等能源衍生品日益得到重视,为综合智慧能源行业提供了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契机
 
碳交易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有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以及碳资源配置优化,以成本效益最优的方式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式。“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2021年7月,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挂牌成立,碳交易市场由地方试点拓展至全国统一市场,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2022年后,碳交易市场范围将逐步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航空等七大行业,碳排放权成为控排企业经营成本以及环境价值增值的重要部分。在政策引导和碳交易市场的激励下,可以预见,提供一站式综合智慧能源服务企业将获得更多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目前大唐、华能、国电投等部分央企已经组建了碳资产管理的专业机构,开展了碳排放统计核算、盘查等工作,并且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港华智慧能源等能源企业也组建了自己的碳管理公司,为园区向零碳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碳盘查和资产管理服务。
 
十、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新型储能将迎来发展高潮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比例不断扩大,新型储能因快速响应,双向调节,环境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等技术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储能的应用在用户侧形成虚拟电厂、提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等方面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储能技术将向长寿命、高安全、低能耗方向发展,比如高压镍氢气电池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无火灾或热失控风险、无需常规维护、高低温运行好、成本低等优势,正符合现在新型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光伏、风能、微电网、充电桩等不同应用场景得到广泛应用。来源:新华网
 
标签:
 
港华解码综合智慧能源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系导航网编辑部,电话:010-88376188,电子邮件:bianjibu@okcis.cn)
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移动版:港华解码2022年综合智慧能源行业10大发展趋势

相关信息

  • 河南投资5500亿元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空前重视。2022年3月3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详情]
  • 420亿!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将于2022年全面开工
  • 2022年3月3日,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率队做客《金色热线》节目,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高嵩介绍,目前云南省正在推进的重点工程主要有滇中引水以及8项列入国家150项重大...[详情]
  • Adnoc和Proman将在Ruwais建立阿联酋第一家甲醇
  •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全球甲醇生产商Proman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Ruwais的Taziz工业化学品区建造阿联酋的第一个甲醇生产设施,由Adnoc与阿布扎比投资控股公司ADQ的合资企业阿布扎比化学衍生...[详情]
  • 亳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近日,《亳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规划》总结了十三五主要工作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总体...[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