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刘夏村
近日,国家减灾委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归纳防灾减灾规划》。这是我国国家层面第四个防灾减灾归纳性规划。我国防灾减灾作业将从哪些方面发力?完结怎样的方针?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办理部21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力求到2035年根本完结自然灾祸防治系统和防治才能现代化
对于规划的方针,应急办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第一阶段到2025年,根本树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加、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祸防治系统;第二阶段力求到2035年,根本完结自然灾祸防治系统和防治才能现代化,重特大灾祸防备应对愈加有力有序有效。
2022年5月12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举办归纳减灾应急演练。新华社发(万善朝摄)
“在总体方针之下,规划明确了6个分项方针、2大板块12项主要使命。”陈胜表明,一是环绕完善体系机制,一方面加强规范化建造,修订完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树立健全重特大灾祸调查评价制度,完善各类灾祸应急预案和各领域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加强机制建造,树立健全自然灾祸防治归纳协调机制,完善齐抓共管、协同配合作业格局。
二是环绕减轻灾祸危险,突出源头管控,将灾祸危险评价等纳入疆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建成国家自然灾祸归纳危险基础数据库,编制归纳危险图和防治区划图,力求最大极限减轻灾祸危险。
三是环绕高效救灾救助,增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救灾应急呼应机制和各项救助政策,加强预警与应急呼应联动。
四是环绕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布置防灾减灾科技支撑才能建造重大项目,鼓舞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夯实防灾减灾救灾的底层组织系统,广泛展开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全国城乡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灾祸信息员。
重点区域灾祸性地震产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中国地震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周伟新介绍,“十四五”时期的防震减灾作业,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告预警,摸清危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证应急呼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动现代化建造。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告预警才能建造。加速建造地震监测台网,重点区域灾祸性地震产生后10秒内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力求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短临预告。
二是加强地震灾祸危险防治才能建造。加速展开地震探查区划评价,完结全国地震易发区地震灾祸重点危险调查,编制第六代地震区划图。加速推动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改造,进步建筑抗震设防才能。
三是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才能建造。震后15分钟内供给地震灾祸主动快速评价定见,40分钟内供给地震灾祸快速评价结果,60分钟内供给地震趋势研判定见,为高效有序展开地震救援使命供给支撑。
2022年5月11日,贵阳市南明区绿苑阳光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消防员的指导下学习防灾减灾自救技术。新华社发(赵松摄)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灾祸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气候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邓世忠表明,树立分灾种、分区域、分职业的气候灾祸危险预估预警服务系统,发展气候灾祸影响预告和危险预警业务。强化归纳减灾,推动自然灾祸防、抗、救全链条的气候服务保证,健全以气候灾祸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和递进式预警服务机制,筑牢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
灾祸产生10小时之内受灾大众根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应急办理部救灾司副司长来红州介绍,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救灾救助要愈加有力高效,灾祸产生10小时之内受灾大众根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他表明,国家减灾委、应急办理部将聚集规划方针,从做细大众安顿救助、做实救灾物资保证、做好部门应急联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救灾救助才能建造。
来红州还介绍,目前,我国已构建完结省、市、县、乡、村五级灾祸信息员系统,总量达100余万人,多为底层干部兼职,掩盖全国一切城乡社区,多灾易灾区域还完结A、B角装备。各级灾祸信息员主要承当灾情计算报送职责,一起统筹预警信息传递、灾祸危险排查、险情信息报送等使命,协助做好受灾大众紧迫搬运安顿和生活救助等作业。
来红州说,建造这支部队,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张掩盖全国的灾情信息计算报送网络,保证底层有人报灾、会报灾,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快。每名灾祸信息员都扮演着“神经末梢”的角色,紧迫情况下,能将灾情险情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中枢”,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援救灾决策供给重要信息支撑,最大极限削减人民大众生命财产损失。
标签:
防灾减灾规划
(免费声明:
1、本网站中的文章(包含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一切,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顺便有原一切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顺便声明为准。
2、本网站转载于网络的资讯内容及文章,咱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诉咱们更正。若未声明,则视为默许。由此而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站不承当任何责任。
3、本网站所转载的资讯内容,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念,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4、如有问题可联络导航网编辑部,电话:010-88376188,电子邮件:bianjibu@okci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