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统筹推进全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开展,使“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大众增收的“致富路”,托起村庄复兴的“民心路”,绘就夸姣蓝图的“幸福路”。
截至2021年年末,宁夏农村公路总里程约2.89万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推进葡萄酒全工业链开展
黄河南岸,罗山脚下,20余座葡萄酒庄漫山遍野,干净整洁的农村公路宛如丝带,飘然其间。络绎在红寺堡酒庄的观光长廊里,头顶上盘曲交织的葡萄藤蔓苍翠欲滴,一串串葡萄如宝石般晶莹剔透,分外诱人。
得益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透气性好等自然条件,吴忠市红寺堡区栽培的酿酒葡萄质量极佳。当地政府统一规划,推进葡萄酒全工业链开展。葡萄酒庄日益兴盛起来,但波动不平的土路却一度成为困扰酒庄和周边乡民的一大难题。
“酒庄酿酒对葡萄的新鲜度要求很高,采摘当天有必要入到酿酒罐中。”红寺堡酒庄副总经理唐建民说,“曾经酒庄周边的路都是泥路、土路,易波动、扬尘大,运送过来的葡萄相当一部分达不到质量要求,我们无法收买,不只影响了乡民收入,酒庄的葡萄酒产量也遭到很大影响。”
路通工业兴,农村公路建造成为破题一笔。为解决限制葡萄酒工业开展的交通“瓶颈”,2015年以来,红寺堡区累计投资6亿余元,实施农村公路及村组巷道硬化1028公里,先后改造建造380公里工业路,为区内酒庄的出产运输供给了便当的交通条件。
“跟着中航路及周边村庄公路的建造,如今乡民早上采摘的葡萄,中午就能送到酒庄。”唐建民表明,现在酒庄高峰期一天最多收买150吨葡萄,葡萄酒年销售量达500余吨,并在多项国际性葡萄酒赛事上夺得奖项。
在红寺堡区,紫色葡萄也承载了当地移民的致富愿望。23万移民从山大沟深的南部山区搬出来,他们对新家园的期盼自然是路宽地平、日子兴旺。目前,葡萄酒工业已带动参与农户2300余户,年解决就业劳动力65万余人次,务工创收6500万元以上。
“种一亩酿酒葡萄,每年纯收入至少能有2000元,是曾经种玉米的好几倍。葡萄地多了,就近务工也方便了。”红寺堡区红寺堡镇中圈塘村乡民杨子明笑着说。
沙漠西红柿幸福路
沿着石嘴山市平罗县红陶公路一路向西,驶入毛乌素沙漠腹地,放眼望向窗外,公路两旁黄沙漫天、荒凉冷寂的现象已被成片的绿色所替代。
红陶公路是平罗县“八纵四横”路网体系的重要“一纵”,也是该县要点打造的民心路、工业路。线路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直通陶乐镇、红崖子镇及本来贫穷的庙庙湖村、红瑞新村、红翔村3个生态移民村。建成后短短几年间,两侧就布局开展了新丝陆服装厂、沙漠瓜菜工业园区等多个园区,在改进大众出行条件的一起,也加快了他们致富的步伐。
清洗、分拣、包装……在庙庙湖村万亩沙漠瓜菜工业园保鲜库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繁忙着,几个小时后,15吨新鲜小西红柿将直奔车厢,经红陶公路,驶向浙江温州、嘉兴和广东东莞等地。
“依托沙漠资源,园区培育了沙漠西红柿、沙漠西瓜、沙漠菜心等特征品牌,完成年出产瓜菜1.2万吨,产值1.2亿元,每年带动1000余名乡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庙庙湖村村委会主任丁成伟不由感叹,农村公路的建造,让昔日人迹稀有的沙漠变成了造福一方大众的美景良田。
依托红陶公路及配套的工业公路,奶牛饲养、瓜菜栽培、村庄旅行等多个工业在陶乐镇开花结果,当地人居环境、社会风气显着改进,周边大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取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平罗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县域优势特征工业,全力提升红陶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和路网通行服务水平,打造‘安快畅美’的公路交通环境。”平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闫占清表明,“我们将持续以农村公路为引擎,激发工业开展内生动力,铺就大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