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0年开展“728工程”算起,我国核电事业开展阅历了半个多世纪。从30万千瓦级的秦山核电站,到百万千瓦级的华龙一号,再到小堆玲龙一号,折射出我国核工业的沧桑剧变。
日前,记者来到福建福清和海南昌江,探访我国核电自给自足、自主立异的开展进程。
秦山核电站——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地图上看,坐落浙江海盐的秦山像一颗“龙头”,我国榜首座自行规划、自行制作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坐落在秦山山麓。
探寻我国首座核电站的源头,要追溯到1970年,当时上海的企业有“开三停四”的说法,即开工三天,歇业四天,原因无他:缺电。如何处理上海缺电问题?靠添加煤炭供给或引入西南地区的水电,既不经济也不现实。针对上海因缺电导致工厂减产状况,1970年2月8日,上海依照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开始研讨部署核电站制作工作,“728工程”由此起步。
同年8月30日,距上海千里之外的西南山沟深处传来一阵欢呼,我国榜首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在我国核动力研讨规划院九〇九基地满功率实验成功!研发核潜艇的要害是动力来历——核动力反应堆,陆上模式堆即在制作核潜艇前在陆地上制作的1∶1工程实验反应堆,以验证核动力设备规划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老一辈核动力专家对陆上模式堆有一个比喻——核潜艇就像一只鸭子,真鸭子下水前,要做个一模一样的“旱鸭子”,在陆地上充分扑腾后,再依此定型。陆上模式堆和后来的秦山核电站同为压水堆,为后续核电站的制作供给了借鉴。
改革开放后,我国核电事业的开展步伐加快了。1982年12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我国郑重宣布在浙江海盐制作秦山核电站的决议。1985年3月,秦山核电站浇筑了榜首罐混凝土。1991年,被誉为“国之荣耀”的我国大陆榜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我国核电自此完结“零的突破”。
假如说秦山一期核电站是“从无到有”,那么1986年开工制作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便是“从小到大”。作为我国自主规划、自主制作、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榜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1号机组装机容量为65万千瓦,约为秦山一期的2倍,于2002年成功并网发电。
时至今日,秦山一期虽已过“而立之年”,却“返老还童”。“如今秦山核电站和刚建成时比较,才能因子和年发电量都有了较大进步。”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安全剖析处PSA运用科科长曹勇对本报记者介绍,“进步才能因子主要依托进步燃料的富集度、削减更换燃料的周期和时长来完结。”啥是燃料的富集度?曹勇打了个比如,就像炉子里烧的蜂窝煤,进步燃料的富集度,适当于添加“蜂窝煤”里煤炭的含量,延伸焚烧的时刻。
“秦山核电原本的规划寿数是30年。”曹勇说,“经过更换汽轮机、电气贯穿件等部件,可以延伸核电站的寿数。”2021年,秦山核电站正式获批延伸服役至2041年,可以再安全发电20年。
华龙一号——
我国的一张手刺
就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制作如火如荼时,全球核电技能也在飞速开展,“第三代核电技能”的概念被提出。三代和二代比较,一是发电功率达百万千瓦级,二是安全性有了明显进步。
在福建福清,记者走进中核集团我国核工业科技馆,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浮雕墙,展示我国核工业从引进到自主规划再到技能出口的蜕变。在展厅短短1小时的观赏,如同走过了我国第三代核电技能的漫长开展之路。
将时钟拨回到1996年。核动力院10多位年轻的技能人员回到九〇九基地,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主题为“咱们自己的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堆芯方案”。
“堆芯就像一个汽车的发动机。”华龙一号反应堆及一回路总规划师刘昌文对本报记者说,“就压水堆来说,堆芯安置决议了一个机组的型号。”经过评论,技能人员决议选用“177堆芯”方案,与国际上流行的“157堆芯”比较,多了20组燃料组件,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了进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咱们当时调研了国内相关厂商的制作才能,必须保证‘177堆芯’完全完结自主制作。”刘昌文说。
要害中心技能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只是堆芯,其他重要设备也要完结国产化。以蒸汽发生器为例,在华龙一号早期的规划过程中,这一要害设备本打算向国外公司收购。然而对方在谈判中坚持要求:假如将来运用这种蒸汽发生器的核电技能用于出口,必须经过其赞同。“适当于给车买一个轮胎,成果轮胎商不允许这辆车出口。”刘昌文说,在场的我国专家听了都十分气愤,最终决议自主研发。只是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成功问世。
站在观景台上瞭望华龙一号首堆演示工程,我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福清项目部总工程师、华龙一号归纳系统总师魏峰对记者说:“华龙一号首堆工程国产化率达到88%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要害中心设备完结100%国产化。非国产的部分不是没有才能完结国产化,而是本着节省的原则,没必要国产化,这部分不会限制咱们的开展。”
如何保证“国之重器”华龙一号的运行万无一失?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华龙一号首堆演示工程的主控室内,墙上大屏幕闪烁着各种数据,操纵员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各类仪器。这儿是核电站的“大脑”,要想让核电站安全平稳运行,操纵员们每一个操作都必须十分精准。
“操纵员又被称为‘黄金人’,是因为培育一名操纵员的本钱大约是和他们体重适当的黄金价格。”华龙一号模拟机教员曹宇华对记者介绍,每一名操纵员都阅历了饱经沧桑,平均每人训练时刻在2-3年,要学习40多门课程,小到表面故障,大到自然灾害,可以熟练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危险,保证核电站运行安全。
今年3月25日,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演示工程全面建成投运,两台机组年发电才能近200亿度,每年削减标准煤耗费约624万吨,削减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适当于植树造林1.4亿棵。“华龙一号已出口巴基斯坦,成为我国的一张手刺,可以满意当地200万人口的年度出产和生活用电需求。”我国核动力研讨规划院副院长唐传宝说。
玲龙一号——
“小块头”有“大作为”
研发出华龙一号后,我国核工业下一步该怎么走?
一路南下,记者来到了坐落海南岛西岸的海南昌江,这儿或许能给出答案——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正在这儿制作。
相较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更加“小巧玲珑”,占地上积只要华龙一号的1/3。“除占地上积小之外,玲龙一号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处广。”玲龙一号总规划师宋丹戎对记者介绍,除了发电,玲龙一号还能满意多种需求,例如城市供热、海水淡化、石油挖掘、工业蒸汽等,适用于园区、海岛、矿区、高耗能企业自备动力等多种场景。
比起大堆,小堆的布局间隔居民区、工业园区更近,这对小堆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宋丹戎说,为保证玲龙一号的安全性,在规划上选用一体化安置,“大型堆不同设备之间需要用管道衔接,一体化安置可以消除因管道决裂带来的风险”。
另一方面,玲龙一号的冷却系统悉数为非能动。宋丹戎说,非能动的冷却系统可以在不依托电力的状况下,使核反应堆温度保持在正常规模。即使处在反应堆失掉供能的极点状况下,也能利用自然规律如重力来保证反应堆的安全。
除整体规划外,玲龙一号在实践制作中也坚持高标准。在制作现场,记者登上距地上30多米的玲龙一号最高处,可以看到半个手掌宽的安全壳,表面似水泥,实践是国产特种钢,可以抵挡较强的外部冲击。
唐传宝介绍,2016年,玲龙一号成为全球首个经过国际原子能组织安全审查的小型堆,这意味着它未来可向海外出口,为全球动力贡献我国力量。
站在玲龙一号最高处俯视,制作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塔吊、挖掘机等设备相互配合,建筑工人在核岛内外来回穿梭。正值海南30多℃的高温,穿戴厚重劳保服的工人们仍然干劲十足。
“现在,玲龙一号小堆工程常规岛挡土墙完结浇筑,顺利完结小堆工程一体化三级里程碑节点方针。”海南核电小堆工程管理科科长杨军华对记者说,“各项施工已经全面铺开,工程制作进展顺利,预计按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