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备工业一司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清算中心开展了2018-2020年度新能源轿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阅和2020-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测算作业。到10月14日,2018-2020年度新能源轿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阅终审和2020-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状况正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结束公示。
比亚迪仍是最大赢家造车新势力捉住稻草
记者整理“2020-2022年度新能源轿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预拨状况表”发现,在80家轿车企业中,此次有79家车企应得预拨资金为正,1家车企应得预拨资金为负。应得预拨资金超越1亿元的企业有21家,超越2亿元的企业有12家,超越5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越10亿元的企业有1家。
其中,比亚迪轿车有限公司接连多年成为获得补助最多的企业,且是此次仅有应得预拨资金超越10亿元的企业,应得预拨资金为11.0972亿元;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安徽江淮轿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轿车工业有限公司、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应得预拨资金均超越5亿元,分别为6.7809亿元、6.5742亿元、6.3376亿元、5.569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4月,比亚迪官宣中止燃油车整车生产,成为全球第一家全面电动化的传统轿车制造企业。而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比亚迪更是以20万辆的业绩反超特斯拉,进一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新能源轿车销量冠军。
在很多造车新势力中,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合众新能源轿车有限公司此次应得预拨资金均超越4亿元,分别为4.5716亿元和4.5656亿元;零跑轿车有限公司和威马轿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应得预拨资金均超越1亿元,分别为1.5459亿元和1.4737亿元;赛力斯轿车有限公司2078万元。
需求补充阐明的是,尽管蔚来和抱负轿车两家造车新势力销量颇佳,但蔚因由江淮代工,此次未清晰蔚来详细补助状况;抱负轿车全部为增程式车型,单车价格高于30万元补助规范,且部分城市未将增程式轿车归入新能源轿车补助范畴,故此次也未清晰抱负轿车详细补助状况。
乘用车企多过商用车企自主车企多过合资车企
记者整理发现,乘用车企业是本次获补主力,商用车企业获补比例和金额表现一般。宇通客车是仅有获补超越亿元的商用车企业,此次应得预拨资金2.2842亿元。北汽福田、中通客车、吉利四川商用车、中通客车、各金龙客车公司等商用车代表,应得预拨资金均在1亿元以下。
与此同时,以比亚迪、江淮、广汽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仍是新能源轿车补助的最大受益者。在21家补助超越1亿元的企业中,仅有特斯拉(中国)一家为外资车企,其他均是国有车企和民营车企。
合资品牌获补状况全体偏差。除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通用之外,绝大多数合资车企应得预拨资金均在1亿元以下,一汽丰田轿车有限公司最为为难,应得预拨资金为负109万元,面对此前待扣回预拨资金的为难处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年合资车企新能源轿车战略滞后,电动车型较少。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自主轿车品牌硬核崛起,顾客对合资车型的认可度下降,顾客转买自主品牌。中国轿车出口业绩再创新高,进口车型数量下滑。
不过在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大众、丰田、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福特、日产、本田、通用等闻名跨国车企,均已开端研讨中止生产传统燃油车的时刻节点。有职业专家猜测,到2025年前后,全球轿车市场将出现一些停产停售燃油车部分零部件的现象;到2030年前后,全球轿车市场将出现大规模停产停售燃油车的现象。
海内外车市双增加轿车强国未来可期
据相关部分计算,到9月底,全国新能源轿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前三季度我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轿车371.3万辆,占轿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1.34%。本年1-9月,新能源轿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加超越1倍。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轿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尤其是国内保有量和海外出口量的双增加,为我国建造轿车强国带来了能够预见的光明远景。
回忆整个新能源轿车开展历程,毫无疑问,财税方针是一针强心剂。十多年的新能源轿车补助方针,助力我国抢占新能源轿车产业科技制高点。到目前,我国培育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完好产业链,打赢了全球轿车产业转型晋级、生态重塑的上半场。
按照国务院相关要求,本年将是新能源轿车补助的最终一年,新能源轿车免购置税方针延续至2023年,往后“双积分”方针将作为主要“方针东西”推动新能源轿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开展。本年,中央财政是最终一次对新能源轿车补助,还专门开展了2018-2020年度新能源轿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阅,此前不符合补助要求的状况,将进行预拨资金扣除,充分彰显出我国财税方针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全球轿车市场来看,具有中国特色的轿车财税解决方案正被世界各国学习参阅。以德国参阅我国新能源轿车财税支撑经历为例,本年5月,德国交通部宣告进步购买电动轿车的补助金额,并将购买补助延长到2027年,以鼓舞顾客购买电动轿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