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乌鞘岭隧道
新乌鞘岭隧道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位于既有乌鞘岭隧道(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东侧,二者呈平行之势。隧道全长17125米,设计时速为250公里,设置为单洞双线,最大埋深达952米,这是中国第三代穿越乌鞘岭的隧道。
新乌鞘岭隧道进口
乌鞘岭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和咽喉,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交通要冲,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高寒缺氧、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恶劣。新乌鞘岭隧道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区内地质构造较为发育,Ⅳ、Ⅴ级围岩占比高达80.88%,先后通过了总长1515米的F4、F5、F6、F7区域断裂带及3630米的志留系地层,建设中面临突泥涌水、塌方、软岩大变形、有害气体外溢等工程风险。
地质调查现场
中国铁建首席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国良说:“新乌鞘岭隧道设计中充分运用了铁一院近几年在软岩变形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采取调整仰拱曲率、加大预留变形量、径向注浆、双层支护、机械化施工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隧道变形,由于变形造成需要拆换处理的段落控制在了1%以内,设计非常成功。”
新乌鞘岭隧道8号斜井
“新乌鞘岭隧道选线需考虑工程地质、环保、工程经济等因素。”据铁一院兰张三四线高铁总设计师武学仕介绍,“铁一院设计团队在线路选线阶段开展大量调查研究,最终决定线路并行既有乌鞘岭隧道敷设,利用既有辅助坑道施工作业,解决了乌鞘岭越岭地质复杂揭示问题,解决了环保选线及施工通风问题,同时节省工期1年,节省投资约2亿元。是我国铁路越岭选线中第一条高速铁路并行既有铁路的设计方案,也是中国第一座越岭选线中利用既有辅助坑道施工的方案,其选线理念对将来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
据了解,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该隧道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查明断层、含水构造、软岩大变形等工程地质灾害的位置、规模及性质,监测突水、突泥等情况,铁一院设计团队采用地质调查法、超前钻探法、物探法等方法进行超前地质综合预报,多次成功预报风险段落,有效指导施工和设计变更工作。
新乌鞘岭隧道
此外,为最大程度规避隧道施工风险,铁一院配合施工团队积极做好技术和风险要素交底,及时解决现场施工难题。通过采取调整仰拱曲率、自进式锚杆加固、双层支护、防掉块钢筋网片等措施,为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有效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赢得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一致认可。
兰张三四线铁路建成通车后,不仅有助于加强陆桥通道与京兰通道的连接、完善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促进甘肃省河西走廊快速客运通道的形成,还将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