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学院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重学院 » 企业管理 » 正文

管理学界“四大迷失”面面观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作者:admin
|
|
|
  一、“四大迷失”的含义

    1、“实践迷失”:也称为管理理论与实践脱节,是指管理理论(管理学研究成果)难以指导实践、难以解决实践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学研究者“自娱自乐”、“做练习”式做研究,对实践“插不上嘴”(实务界不应用管理学研究成果)。根据实践者的感知界定,明显的脱节包括重复常识、违背客观事实、颠倒因果关系和同义反复;根据时空适用性来界定,理论在较短的时间后失效属于明显的脱节。

    2、“客户迷失”:管理学研究者的客户有同行客户和实践客户两类,对管理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优先次序依次是:实践客户、同行客户、专业机构,但是,学术界把这三者的次序完全颠倒了。研究者不追求为实践客户创造价值,而是追求同行客户的认可(发表论文)或专业机构的鉴定和评奖。典型的客户迷失有抛弃客户型、客户倒置型、两头踏空型3种,管理学界这3种迷失都相当严重,这加剧了实践迷失和学术不端两大问题。

    3、“价值迷失”:管理学界的价值迷失有三类:(1)内心价值迷失表现为达不到“为学术而学术”的境界,功利型自娱自乐居多;(2)外部价值迷失表现为没有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也有交换价值,甚至交换价值注水和泛滥;(3)误把内心价值与外部价值的关系当作你对我错的关系。价值迷失是实践迷失和客户迷失的深层原因。

    4、“方法迷失”:管理学界的研究方法迷失包括:(1)学习研究方法为发表论文,而不是为创造价值;(2)双向迷失,即一流期刊多数论文所用研究方法像屠龙术或炼丹术,三流期刊多数论文所用方法像剪贴术。一流期刊论文虽然比三流期刊论文所用方法严谨得多,但外部效度都不高,或者说两者都迷失了外部效度;(3)实证研究狭隘化,量化建模法占统治地位,其它实证研究方法受排挤;(3)生搬硬套美国构念,僵硬翻译英文概念。

    二、“四大迷失”的形成原因

    1、客观原因:(1)管理学的应用链比其它学科更长;(2)研究成果对实践的贡献难以分离评估;(3)付款人与使用人分离且关系疏远。

    2、主观原因:(1)研究者的价值观扭曲;(2)研究者的表达方式背离了客户导向。

    3、制度原因:(1)学术评价体系(考核与奖励制度、指标)的误导;(2)学术评价中没有区分实践派管理理论和文献派管理理论。

    三、建议与出路

    管理学界的“四大迷失”相互交织、难以截然分开。要走出迷失,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

    1、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研究者、审稿者、学术评价政策制定者都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走出“四大迷失”的根本所在。借用“八荣八耻”的样式,笔者提出管理学研究“八荣八耻”价值观,即:①以仰望星空为荣,以急功近利为耻;②以俯视大地为荣,以自娱自乐为耻;③以使用价值为荣,以价值背离为耻;④以方法平等为荣,以一法垄断为耻;⑤以简单有效为荣,以复杂无效为耻;⑥以重复检验为荣,以貌似科学为耻;⑦以自主创新为荣,以抄袭拼凑为耻;⑧以引进吸收为荣,以生搬硬套为耻。

    上述“八荣八耻”价值观中前3项在“价值迷失”的论文中有详细论述,其中的第2项主要针对实践迷失,4~6项针对一流期刊论文的方法迷失,第7项针对三流期刊论文的方法迷失,第8项针对理论引进和翻译中的突出问题。

 2、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认清研究成果的价值排序,改革学术评价体系,不再片面强调刊物等级指标,而是以“使用者、读者、引用者”为核心,按照研究者的自我定位分类进行评价。详细论述见“客户迷失”的论文。

    3、对研究方法“拨乱反正”

    (1)纠正实证研究的狭隘化

    实证研究是用事实和证据来发现真相和因果关系。例如,律师为当事人辩护时,为了发现真相和求证因果关系,会收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典型应用。遗憾的是,管理学界对这种实证研究视而不见,反而把实证研究的含义狭隘化,误认为只有量化建模法才是实证研究。因此,必须纠正实证研究的狭隘化,只要事实和证据确凿,推导结论有理有据,不管是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观察思考法、简单计算法,还是案例法、实验法,都应属于实证研究。

    (2)扶持非主流实证研究方法

    量化建模法的优势是内部效度可以检验,但是,对管理学研究成果来说,外部效度比内部效度更重要。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观察思考法、简单计算法、案例法、实验法的外部效度通常比量化建模法更高,但是,一流管理学期刊上用这些方法的论文与量化建模法的论文数量之比太低。建议一流管理学期刊给这些非主流弱势方法开辟专门栏目、留出文章数量额度。

    (3)避免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失衡

    类似管理学中抬高量化研究、贬低质化研究的现象,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存在。自然科学有两大传统:博物学传统和数理传统。科学史上博物学的地盘不断被侵蚀。但是,博物学对人类经验、知觉的拓展是实质性的,永远不会终结。在哲学界,即使是真正能够揭示真相和因果关系的数学化,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在管理学界,量化模型的研究结论中真科学与伪科学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因此,管理学更应该保持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平等地位,避免让两者之一垄断学术阵地。

    4、管理学研究者自我救赎

    上述第2、第3项属于再造学术环境,如果学术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只能靠管理学研究者自我救赎。在同样的不良的学术环境下,仍然会有一部分研究者取得有价值的成果。学术环境无疑是管理学界“四大迷失”的重要原因,但是,研究者不应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学术环境,不应把学术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当作自甘迷失、不思自我救赎的借口。按照“问题驱动”的研究理念,问题越多,反而是出成果的机会越多。

    根据“物以稀为贵”原理,在研究方法由量化建模法统治,研究对象充满伪问题或弱问题的情况下,如果研究者按照问题驱动的理念、使用非主流的有效方法,不仅这种研究理念和方法是稀缺的、珍贵的,而且有可能取得高价值成果、获得高回报。

    用非主流的扎根方法、实证体悟法、多案例研究法、实验法耗费精力多,成果难以在一流期刊发表,对职称晋升不利,短期内出力不讨好。跟随主流研究方法,“做练习”、“自娱自乐”式做研究,是管理学研究者风险最小的决策,但是,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自己才有价值!如果研究者想通过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就应该以问题驱动来选择研究对象,以“扎根精神”进行研究让问题和理论自然涌现,这样取得重大创新或重大成果的概率更大。一旦成果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一定是管理学界主流的认可),研究者不仅实现了自我救赎,也实现了对管理学的救赎。

  四、小结

    “晨钟暮鼓,警醒丛林迷路人;经声佛号,唤回苦海名利客”。最后用这副稍加改编过的经典对联作为“四大迷失”系列论文的结尾。这4篇论文不可能有“经声佛号”般的威力,但是,希望这4篇论文像晨钟暮鼓一样,对处于“四大迷失”中的研究者有警醒作用。

 

移动版:管理学界“四大迷失”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