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网络事件的“忠诚度”。网民对事件的“忠诚度”直接影响到其对该事件产生注意力时间的长短,以及对该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力量的大小。不少网民在一个热点事件出现之初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不断跟帖,发表自身的意见,对自身所在舆论立场相对一致的群体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度,但是随着事件的不断发展,矛盾和问题得到逐步解决,不少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也慢慢减少,由此而导致其原先所属的舆论群体的力量减弱。而那些拥有较多数量的“忠诚度”较高的舆论则会相对占据上风。
因此在一热点事件发生之后,形成舆论的多方,拥有“忠诚度”网民数量越多的一方最终获胜的机率最大,即使该方所持的意见在事件发生之初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并不是主流意见,但是随着事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其他各方网民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该方的意见可能会一跃成为主流意见。
网民的目的性。不少网民选取关注事件时都是有目的性的选择,可能是求知,也可能是追求刺激,猎奇等等,当目的达到或者得到满足之后转而关注其他更希望了解的事件。当一事件出现之后,与网民的既有图式不相符,网民在头脑中找不到解读和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和看法,因此在求知动机的驱使之下,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之中开始关注此事件的发展,进而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此类事件的图式。
当求知目的达到之后,此类事件不再具有满足其求知的作用,因此网民对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之后不会给与太多的关注,而对该类事件的判断也基本上是基于先前类似事件形成的图式给予理解和认识。这样就在无形当中减少了关注类似事件的网民数量。例如连续发生的校园杀人案件,南坪杀人案发生时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当类似案件连续发生时,网民对类似事件已经产生了图式,对类似事件的关注度也不会有第一次发生时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