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学院
下载手机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起重学院 » 企业管理 » 正文

稻盛和夫:改变从心,珍视员工

来源:中国起重机械网
|
|
|

稻盛和夫:让我感到遗憾的事不太有。每一个瞬间我都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奋斗到今天。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所以没有遗憾的感觉,或者类似“糟糕了!当初这么干就好了”这种后悔的情绪也没有。

 

企业领导者需要佛教儒学

 

CBR:您对孔子、孟子、阳明理学均有深入研究,其实中国当代的学者一直都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些反思。比如谈到儒学,对社会的进步到底是一种帮助、推动,还是一种束缚?中国一直在轮回中打转,在打转中输给了西方。儒学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适应和发展?

 

稻盛和夫:儒教的本质在于论述人应有的生活态度,其中包括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人生观。我认为其中许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如果说儒教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的话,可能就是过分重视人的血缘关系。比如,一个家族中有人成功了,就要关照、帮助各种亲戚朋友;还有世袭制的问题,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继续自己的事业。在家族中尊敬、重视父母叔姨等长辈当然是应该的,是好事。但如果不适当地将这类关系放在一切之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上,就会成为枷锁,有可能制约正常的社会关系。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会产生问题。但儒教在人应有的生活态度、人应有的思维方式、人应有的心态等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现在仍应该发扬光大,活学活用。

 

CBR:也有人认为东方的不管儒教也好,佛教也好,更适合个人的修养,有利于个人获得更大的幸福感,但不利于组织,不利于群体的进取心,竞争力,不利于创新。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稻盛和夫:的确,佛教也好,儒家经典也好,主要用于个人的修心养性,磨炼自身的人格。但是,我认为,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如果想把企业经营得非常出色,那么企业领导人必须是佛教和儒教中特别提倡的品格高尚的人。如果企业领导人私心很重,极其利己,只想自己获利,这样的人,若欲望强烈、有进取心、拼命努力,一时或许也可能经营出色,把企业做得很大。但因为他持有的哲学的层次很低,最终会把整个组织引向失败。所以我认为佛教儒教不仅适合于提升个人的品格,也适合于成为组织领导人的哲学。从“必须让品德优秀的人充当组织的领导人”这个意义上讲,运作大企业的领导人更需要佛教儒学中的优秀的思想。

 

CBR: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的文化以人为中心,西方的文化以事为中心。稻盛先生是否认同?还有东方讲究等级,讲究人际关系,这种文化不利于做事情,这个观点您怎么看?

 

稻盛和夫:第一个问题说东方重视人,西方重视物,这点我也认同。第二个问题,你可能是指儒教的影响吧。儒教确实现在仍然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但它并非用有组织的形式对我们施加影响,所以我不认为它会成为一种大的障碍。

 

CBR:我们知道稻盛先生特别推崇“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又强调执行的刚性和对规范的严格遵守。这是否意味着一方面您在下属面前会非常亲切温暖,但有时又非常严厉苛刻。这二者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

 

稻盛和夫:这的确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我把“敬天爱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实践至今。“敬天爱人”就是敬奉天理,关爱世人。就是遵循天道,做事无愧于上苍;同时珍视人,待人亲切温馨,以慈悲之心爱人。

 

但爱人的爱有两种:小爱和大爱。有像母亲哄婴儿的那种温馨的爱,即小爱;还有作为家长对长大中的孩子的严格的爱,即大爱。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往往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真正的珍视人,让大家都幸福快乐,需要大爱。有时表现方式看似严厉,其实乃是大爱。把小爱和大爱分别运用恰当,这非常重要。这也是我自己经常思考、实践的问题。同时我还经常对企业经营者、领导人强调,有些情况下,小爱反而是对员工不负责任。而乍看是“无情”的大爱,即所谓“爱的鞭挞”,有时却是必需的。而这二者如何协调平衡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移动版:稻盛和夫:改变从心,珍视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