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味强调有价值的标准,不事先采取一些看似无价值的低标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花在标准的拟定和争论中
旧的是必须改掉的,但必须先维持它的稳定。新的是必须达成的,但它不能直接推翻和替代旧的东西,得小心翼翼。
一家企业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制定了许多规范。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经理人制订的规范包括领、取物料必须根据计划部下发的套料表来领料。使用这种表单后,受到计划部门的控制,车间随意到仓库领料的现象被杜绝了。物料不齐备时也不再随意生产了……而以前,由于一个订单的产品配件往往处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经常无从判断出货时间。
然而,这样一个有效的管理手段,却让这个企业几乎陷入瘫痪。
由于企业根本就没有标准化的物料文件,生产计划部根据单个产品的物料清单制作的物料表经常出错。而在之前,产品全凭员工的经验做出来:他们凭经验一看订单就知道需要哪些物料,该发哪些物料,这些经验大多存在于员工大脑和个人的一些资料里。新制度执行后,订单反而堆在计划部下不去,车间无法领料,工人无事可做。
如果换一个有经验的人来做套料表不就可以了吗?
企业果然这么做了,但效果更差。因为有经验的人本身就反对变革,希望企业对他们的经验形成依赖,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自然要反抗,做套料表的速度更慢。
可见,一个小小的变革,真要推行起来,并非像这种事情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改革是必须的,唯一的途径是:降低标准来统一标准和坚持标准。
在把懂得并习惯标准化运作的管理人才引入企业后,他们不能立马提升企业效益,而是相当于在旧的模式旁边多了一条并行的轨道。在这个双轨期内,企业的成本是加倍的,但效益不能马上体现出来,是企业最难熬的阶段。
这如同对戒烟的人而言,最难过的心理其实就是:有这个必要吗?抽烟是不好,但也无大碍,那么多人不都在抽烟吗?人的价值判断是最难过的一关。其实人内心开始这种价值讨论后,戒烟就必败无疑了。因为戒烟的害处立马显现:难受、体重增加,而戒烟的好处,比如利于健康却不能立马感受到。在价值感的评估中,解决眼下痛苦的唯一的又是最简单的解决之道就是——继续抽烟。
所以,从流程上,机制上设计一些对人的管束、控制,他们很不习惯,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不是从认知心态等上面去实施,而是从一个个的动作入手。比如领料只能这么领,不能那样领。这种约束让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很不自在,不管你的制度对企业是否有利,他们都会反对,因为不习惯。
而习惯的改变就不能仅凭讲道理。一个抽烟的人绝对知道抽烟有害,他戒不棹烟不是因为不懂道理,而是养成了习惯。在强大的习惯面前,道理是苍白的,重要的是行动。让一些行动经常发生,久而久之就能形成新的习惯。
显然,企业在实行新旧“双轨制”时,物控的套料表对领料员和发料员而言都是走形式,没有实际价值。
但没有对这种形式的坚持和维护,就绝不可能养成受约束的习惯,真正有价值的套料表就做不出来。所以,企业管理变革的初期,很多事情必须讲形式主义,甚至会形式重于内容,它的目的就在于企业旧习惯的清除和新习惯的树立,这是看似没有价值的“形式”的最大价值,而它带来的恰恰是企业文化的改变。
形式主义同时也意味着标准的降低,必须先制定一些看起来没有很大作用的标准,然后坚持下来,再逐渐提升这个标准,最后让人们在高标准的环境下生产和工作,这也是标准实施和推行中的辩证法。如果一味强调有价值的标准,不事先采取一些看似无价值的低标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花在标准的拟定和争论中,事情本身却没能动起来,标准也不可能真正地完善,最终就是变革的失败。